为深入推进高职“金教材”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9月5日,信息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董宝阳在3号教学楼213会议室开展了主题为“‘金教材’建设研究与分享”的专题讲座。
会议伊始,他率先指出,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教材已难以适应高职计算机类快速迭代的专业教学需求,“金教材”建设正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举措。董宝阳强调,“金教材”不仅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更是实现产教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工具。其成功与否,不在于形式的精美,而在于是否真正成为连接学生与职业岗位的“桥梁”,帮助学生高效掌握企业所需的实战能力。
董宝阳详细阐述了“金教材”的四大核心理念:产教融合、学生中心、动态更新和理实一体。他提出,教材内容应直接源自企业真实项目与前沿技术,构建以工作过程为主线、项目为导向的内容体系。在编写方法上,他倡导以“活页式教材”和“工作手册式教材”为代表的形态创新,前者通过模块化设计和动态更新机制解决技术迭代快的难题,后者以任务工单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完成实战操作,真正实现“做中学、学中做”。
为确保“金教材”有效落地,董宝阳提出四项关键措施:一是组建校企“双元”编写团队;二是共建“教学项目资源库”;三是推动“岗课赛证”融通,将职业标准、竞赛内容与认证考点融入教材;四是采用新型出版模式,建立“基础版+年度更新包”的长效机制,保障教材的持续生命力。
董宝阳表示,“金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创造性的工程,其根本目标是为学生提供一条通往职业岗位的高效路径。目前,董宝阳团队初步规划了《Python编程案例化教材》校本教材的建设框架,从调研设计、开发编写到试用迭代,每一步都应以学生能力提升为核心,他呼吁广大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材改革或者校本教材建设中来,通过系统化、可操作的编写与实施路径,推动教学质量实现革命性提升。
图文/颜聪敏
审核/王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