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索信息教育新路径,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9月4日,董宝阳在开源校区3号楼209教室以一堂别开生面的Python编程观摩课,向师生展示了“项目驱动+情境教学”融合教学模式的实践成果。该课程通过“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数字化设计,构建了“学练结合、分层递进”的高效课堂,获得观摩教师一致好评。
课程启动前,董宝阳通过系列微课视频提高学生关注度,内容涵盖Python注释规范、缩进规则、变量类型转换等核心语法模块。这种“先学后教”的预习机制,既保障了课堂时间的高效利用,又实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初衷。在课堂实施阶段,董宝阳以“设计智能问答机器人”项目为主线,创设“程序员面试”情境,将学生划分为需求分析组、代码编写组、测试优化组,通过角色扮演深化对编程逻辑的理解。针对重难点内容,他采用“案例对比法”,将抽象语法转化为可视化流程图,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协作诊断修复预设错误程序。
“当学生从知识接收者转变为问题解决者时,课堂自然从’要我学’转向’我要学’。”董宝阳介绍,通过动态调整小组任务难度,实施“基础任务+挑战任务”双轨制,确保不同水平学生均能获得成就感。
本次观摩课充分展现了“项目驱动+情境教学”在专业教育中的实践价值。董宝阳表示:“通过真实项目场景激活语法知识,以协作探究突破认知边界,实现能力迭代,这种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编程素养,更培养了他们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这一创新实践为我院的课程改革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本。
图文:颜聪敏
审核:王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