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信息工程学院>> 教学工作
信息工程系召开第17周教研室主任会议
来源:信息工程系 发布人:张新颖 阅读:次 发布时间:2020/12/22 15:02:04 更新时间:2020/12/23 15:30:19

20201222日上午10点,信息工程系在图书馆606召开第17周教研室主任会议。会议上董宝阳主任主要从教学培养质量、产教融合、专业群组建、技术技能+大赛、技能大赛、教师教学共六方面向各教研室主任提出信息工程系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


一、教学培养质量方面

在教学培养质量方面,董主任强调实施2+1人才培养方案后,学生大二时期专业核心课程要与企业接轨,任课教师需职称在讲师以上,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担任。按照“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归纳提炼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正确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将相关职业资格标准充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系统设计教学环节,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全面推进课程建设与改革。

要做到“严、管、改、评”,现在临近期末评是最关键的,教师教学要有教学成果、学生作品、实训教案要体现项目式任务分解。专业核心课程要作为技能大赛、技术技能证书考证保障课程,由此教材选取上一定要选择含有项目式、案例式、任务分解式、专业领域知名度较高的出版社教材,希望各教研室教师能够在教学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研发校本教材。以重点课程建设为抓手,以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

二、产教融合方面

在产教融合方面,董主任提出了要做到“五共”与“五个对接”,共定培养方案、共建实训平台、共担专业教学、共管培养过程、共享科技成果;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1)以生产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建设与管理

课程建设的原则。课程建设遵循“两主、两化、两融合”原则:课程内容以职业活动课程为主体,课程目标以培育职业能力为主线;课程结构模块化,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文化知识与专业实践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岗位标准相融合。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以生产过程为导向,对原有教材进行科学的“增、删、调”,淡化知识的系统性,坚持实用、够用的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遴选,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要求,整合为35个模块,每个模块下面再分若干项目任务,实行模块化项目任务教学,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删除陈旧的技术、工艺、标准,做好课程开发工作,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需求。

深入进行课程研究。在课程目标和内容上,根据办学定位和岗位需求、职业标准,遴选教学内容,适应岗位需求;在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用方面,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构建生产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块;完善以课程目标、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实训实习、学生评价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资源库。

2)推行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

制定清晰的任务导向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挥棒,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围绕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行,作为教育教学中心环节的教学就必然始终要瞄准职业标准与生产过程,并以此来开展教学活动,包括教学场景设置、教学工具准备、教学环节设计、师生互动方式、仿真训练、规范操作过程、学习成果展示与评价,突出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与就业职业技能的训练。

推行场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生产过程导向教学。教学过程是实现课程生产过程对接的桥梁,职业教育因其自身人才培养的特点,决定了其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的独特性,就是遵循生产过程教学化、课堂教学理实一体化原则,通过场景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学中做,做中学,知行合一。

改变學生考核评价的内容与方式。考核内容以学习过程与核心技能考核为主,以知识考核为辅,将知识考核融入学习过程和核心技能考核之中;考核的主体多元化,由实习指导教师、企业师傅、实习小组、学生等多元主体参与,做出客观、中肯的评价。

三、专业群组建方面

在专业群组建方面,董主任指出专业组建前提是“专业基础想通、技术领域相融、职业岗位相关、资源共建共享”。专业(群)建在产业链上,职业院校主动对接产业链、融合需求链,才能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有为、有位。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体系为底层共享、中层互选、高层拓展。思政教育体系课程体系要体现实践教学体系、素质培养体系、创新创业体系。

四、技术技能培训+大赛方面

各教研室要重视实训基地的建设,切实做到核心课程与技能大赛性结合,能够实现项目开发,体现生产过程,进一步创建“大师工作室”实现技能大赛+创新、创业的双创。

五、技能大赛方面

要实时关注技能大赛动向,组建一支由教研室主任+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企业技术技能人才+选手组成的技能大赛梯队,技能大赛的成功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与制度的明确,由此要制定相关制度政策作为保障。

六、教师教学方面

教学模式: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实施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式:推广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块化教学、工作过程导向。

文/图 李和孺
 
 
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城南107国道西侧招生处 邮编:450000 招生咨询电话:56657088 56657099 就业办电话:56068693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保留网站所有权利 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 设计研发:实训与信息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