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聘教师教学工作诊断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本学期共聘请校外教师32名,其中校外兼职教师(聘请来校兼课的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管理、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7名;校外兼课教师(从其他院校聘请来校兼课的教师)25名。开学以来,教学督导办公室工作人员,陆续对他们的课堂(含实验实训)教学情况及教学效果进行了全面、认真的听课、分析、评议和意见反馈。就整体而言,情况不错,差强人意;问题也有,亟待改进。
一.教师
外聘教师成份复杂多样。校外兼职教师日渐增多,他们充实了我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乔伟庆等7名兼职教师,分别来自金融、汽车等不同行业。他们大都具有比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大有裨益。
中年教师(约30岁以上)15名,约占外聘教师总数的47%;青年教师中也只有个别是在校硕士研究生。教师大多有一定的从教经历。他们的教学基本技能、课堂教学经验、组织教学和驾驭教材、驾驭课堂、驾驭学生的能力都相对较强。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知识储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综合运用能力等都相对较高。这是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保障。
外聘教师队伍相对比较稳定。约80%的教师在我院从教两学期以上,其中薄兰捷、付延霞等在我院有两年以上的从教经历。
二.教学
规范执教,恪尽职守。外聘教师大都能自觉服从管理,遵守工作纪律,严格履行请假制度,无迟到、早退现象。多数教师都能提前到教室,做好教学准备工作。如:郝永昌,5月19日上午第一节,2号教学楼410教室,提前5分钟到教室;杜贵涛,6月2日下午第一节,5号教学楼504教室,提前9分钟到教室。
教学方法不断改进,积极探索“讲、演、练、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凸显职业教育特点。如:吴丽华,5月19日上午第二节,2号教学楼408教室,讲公共英语。采用“角色扮演法”组织教学,精心设计一个“招聘员工”的情景剧,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通过亲身实践,不仅掌握了“梦想”、“求职”、“公司”、“老板”等英语单词,而且还粗知应聘技巧,同时也初步了解到社会的复杂性,在实践中经受锻炼,知识、技能、素养均有所提高,收一石三鸟之效。这正是“教书育人”的真谛所在。在这方面勇于探索的还有:刘爽,公共英语,5月25日上午第一节,图书馆511教室;李世新,高等数学,5月25日上午第二节,6号教学楼401教室;林志军,董清波,苏月等10名教师。
三.学生
学生的课堂纪律、听课(实验实训操作)情况、课堂气氛和教师教学息息相关,相辅相成。它既能从正反两方面影响教师教学,也能从某一方面反映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方面整体情况不甚乐观。主要问题:
一.有迟到现象,个别班级还相当严重。如:5月26日上午第一节,图书馆609教室,计算机网络技术142班,教师王科讲《网络安全技术》,全班应到学生52人,旷课3人,实到49人。49人中迟到的有14人。
二.到课率不高,课堂上有睡觉、玩手机等不听课的学生。被听课的32个班,学生平均到课率84.3%,不听课率28.4%。到课率100%的有两个班,一是经贸管理系,投资与理财151班,5月24日上午第一节,图书馆514教室,应到41人,实到41人.教师:付延霞。课程:计算机基础。二是机电工程系,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151班, 5月25日上午第二节,6号教学楼401教室,应到47人,实到47人.教师:李世新。课程:高等数学。 到课率最低的是中专151班。5月27日下午第一节,5号教学楼502教室,应到14人,实到5人,到课率35.7%。教师:张伟峰。课程:汽车零件制图。
外聘教师及其教学情况整体不错,但少数教师的某些问题值得重视。主要有:
一.组织教学手段不力。少数教师对学生课堂学习纪律疏于严格管理,放任学生睡觉、玩手机等不听课行为,只管“教”不管“学”,从事无效劳动 ,质量意识薄弱。
二.教学方法滞后。个别教师仍是传统的“注入式”,未能很好地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自觉采用“讲、演、练、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参与其中。
三.有的兼职或兼课教师不具备从业资格。《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2007.2.3.教育部令第25号)第16条规定:“民办高校应当依法聘任具有国家规定任教资格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