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当前位置:首页>>宣传工作
【凝心聚力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多措并举铺设就业创业青春路丨学校高质量就业创业工作巡礼】以青春之名 赴西部之约——我校就业创业工作之西部计划志愿者的奋斗青春(三)
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朱昱函 阅读: 发布时间:2025/10/17 15:46:34

    编者按: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关乎国计民生、牵动千家万户,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是高校办学水平办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更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多年来,我校积极贯彻新时代教育要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OBE理念,“双群驱动”赋能人才培养,深度开展校企合作,推行课赛证融通,以赛促学、以赛促就、以赛促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春秋季双选、访企拓岗、参军入伍、专升本升学、基层服务项目等多措并举,大力促进毕业生就业质量,学校就业创业工作成绩斐然、持续向好,并由此带动学校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梳理总结学校就业创业工作经验,鼓舞士气、振奋人心、凝聚力量,根据理事会领导指示,党委宣传部开设【凝心聚力推动人才培养高质量,多措并举铺设就业创业青春路——学校高质量就业创业工作巡礼】专栏,集中宣传报道各学院与相关部门就业创业工作做法、工作亮点与工作成就,藉此进一步激励与促进学校就业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给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图什市哈拉峻乡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全体队员回信,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祝贺并提出殷切期望。这封回信,让广大扎根西部、服务基层的青年们倍感振奋。五年来,我校学子积极报名西部计划,报名人数达1100余人,共招募派遣14人。今天,让我们将目光聚焦其中的一些代表,聆听他们的奋斗故事,感受他们的历练和成长,看他们如何在西部大地上书写自己的青春答卷!

樊淼雨的基层淬炼之路

  艺术传媒学院环境艺术设计2204班樊淼雨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了我省周口市西华县,服务于县直机关工委。当“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从旋律变为现实,当胸中澎湃的热情与办公室里一张张表格、一串串数据相遇时,她开始在实践中领悟:真正的奉献,往往根植于平凡的坚守。


从理想到现实:党员身份的深层认识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樊淼雨最初认为基层工作的挑战在于处理复杂事务或应对重大任务。然而,组织交给她的第一项任务是整理全县党员信息统计表。面对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单元格,她一度感到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落差。直到听到领导说:“党组织的力量建立在准确、细致的基础工作之上。数据就是我们工作的‘底数’和‘底气’。”这番话让她意识到,共产党员这个身份,不仅意味着信念的先进,更代表着在平凡岗位上的率先垂范。她的专业能力,正是组织此时此地所需要的“战斗力”。


于琐碎中见真章:数据背后的责任

  樊淼雨因所学专业而熟练运用各种办公软件,在基层找到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她并没有将制表、统计视为简单的重复劳动,而是将其当作践行党员责任的阵地。她运用函数和透视表将杂乱的台账整理得直观清晰。她深知,这些看似微小的效率提升,正是她作为志愿者和党员价值的体现——将先进的知识与技能,转化为服务基层、提升效能的实在成果。她所处理的每一份报表、核对的每一个数据,都在为上级党组织掌握基层情况、科学决策提供着最真实的支撑。


在融入中坚守:初心在基层淬炼

  西华这片土地以其厚重的历史和淳朴的民风深深滋养着这位异乡青年。工委的领导和同事们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了她家人般的关怀。作为一名志愿者,她以特有的细致和耐心,将千头万绪的琐碎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在参与基层党建工作的过程中,她亲眼见证了无数普通党员如何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这让她对“共产党员”的理解从书本走向现实,从理论走向实践,变得更加具体而厚重。


  参加志愿服务以来,她深刻地认识到,将个人所学服务于国家所需,正是新时代青年党员肩负的使命。西部计划于她而言,已不仅是一次志愿服务,更是一次深刻的党性锻炼和生命成长。在未来的道路上,无论身处何地,西华的这段经历都将是她人生中最为宝贵的财富,提醒她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让青春的党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闪耀微光。

  (注:樊淼雨,郑州理工职业学院艺术传媒学院环境艺术设计2204班学生,服务地为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县直机关工委)

陈桂斌的基层成长记

  2025年8月,刚走出校园的陈桂斌,怀揣着对基层的热忱与担当,奔赴我省南阳市新野县施庵镇政府信访办,将青春的足迹深深印在这片西部土地上。在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开启了自己的青春历练之旅。他就是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2214班的陈桂斌。


初入岗位:从“手足无措”到“心中有谱”

  信访工作是连接群众与政府的“连心桥”,也是基层治理的“第一线”。初到岗位时,面对群众五花八门的诉求、复杂棘手的矛盾纠纷,陈桂斌也曾感到手足无措。但他没有退缩,而是以“空杯心态”快速适应,跟着经验丰富的同事接待群众,耐心倾听每一句诉求,认真记录每一个细节。“群众的问题看似琐碎,却是他们最急最难的心事。”这是他入职后记下的第一句话。为尽快进入角色,他跟着资深同事走村入户,每天梳理当日待办事项,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登记、事事有回音”短短一个月,他从需要同事“搭把手”的新人,变成了能独立接待简单咨询的“小能手”。


扎根一线:把“群众小事”当“心头大事”

  信访工作的核心在“走心”,这是陈桂斌在实践中悟到的道理。施庵镇作为农业大镇,秋收时节的农田纠纷、务工薪资问题时有发生。有次,几位村民因修理道路争执不下,情绪激动地冲进信访办,他先递上热茶安抚情绪,随后立刻联系村两委,顶着秋雨到服务大厅了解情况解决问题,最终协调出“有项必修”的解决方案,最终,在他的不懈努力下达成和解,握手言和的那一刻,陈桂斌深刻体会到了基层工作的价值——每化解一个矛盾,就是为乡村和谐稳定多添一块基石。


青春成长:在奉献中书写答卷

  从初遇群众诉求时的紧张忐忑,到如今处理问题时的从容笃定,信访办的每一件小事都成了陈桂斌的成长养分。陈桂斌在信访办的岗位上不断历练、快速成长。他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倾听民意,用行动解决民忧,在处理一件件信访事项的过程中,将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基层一线,这些基层工作者的身影,让他更加坚定了“扎根西部、服务群众”的信念。


  如今的陈桂斌,笔记本上记满了政策要点和群众诉求,手机里存着各村联系人的电话,脸上褪去了青涩,多了份沉稳。在施庵镇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他坚信“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以西部计划志愿者的赤诚,在信访岗位上书写着“青春无悔”的答卷,正如无数扎根基层的青年一样,在祖国需要的地方拔节生长,也在西部大地上书写出了一份属于自己的、充满温度与力量的青春答卷。

  (注:陈桂斌,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2214班学生,服务地为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施庵镇政府信访办)



策划/党委宣传部
审核/季荣臣
编辑/朱昱函
邮编:450000
就业办电话:15324947690
皇冠体育365/div>
地址:郑州市新郑龙湖大学城南107国道西侧招生处
郑州理工职业学院保留本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不得复制镜像